解读古代小说理论批评的文化密码 从艺术密码走向文化密码

发布时间:2021-06-24 09:21:41
编辑:
来源:社会科学报
字体:

自二十世纪初,随着文学史研究的出现,小说被请进文学殿堂,摇身一变,从“小之又小者”(邱炜萲《梁山伯》)成为“文学之最上乘”(楚卿《论文学上小说之位置》)和“实文学之本色”(黄摩西《中国文学史》)者。在这种情况下,以小说界革命中对小说批评的举例为先声,以小说史研究中对小说批评的举证为培植,以文学史研究中对小说地位的认可为前提,古代小说理论批评逐渐引起学人的关注;在稍后发展起来的中国文学批评史研究中,作为传统“诗文评”的补充或者对立面受到激刺,专门的小说理论批评研究进程得以加速,开始走进学术视野。此后,经过四五十年的发展与积累,至八九十年代进入勃兴期,产生了以专门研究和综合研究相结合的一大批成果。前者以小说文本、评点文本、批评文体及批评家为主,后者则着眼于对古代小说理论批评所取得成就的整体阐释。两者形成的庞大研究体量与上乘研究质量,竟使古代小说理论批评这一学术领域具备了独立的意义,不仅可以与占据主流地位的诗文评分庭抗礼,甚至是单纯的诗评、文评或者戏曲评等都未能达到的,远远超出了其在出发时的意料。

总的说来,上述研究有以“美学”题名者,有以“理论批评”题名者,有以“批评”题名者,有以“理论”题名者,有以“小说学”题名者,又有以小说理论批评话语,如“叙事”题名者,正所谓观题知义。这些研究的侧重点一般集中于对小说艺术的疏解,主要回答某一理论形态、批评形式是什么和质如何的问题,而对其得以发生的文化语境则较少评述,也就是说,重于艺术密码的挖掘,轻于对理论话语与批评活动的文化考察。

本世纪之交,受古代文学评点研究和文学的文化研究的驱动,古代小说理论批评领域出现了小说评点学研究,注重分析评点家与评点所处的社会状况,从文化活动的意义上考察小说评点,开辟出新的研究方向。笔者的选题正是循此研究理路发展。因为需要挖掘文化密码,所以在具体研究中,材料运用上求“全”。“全”是指不仅关注名家名评,也关注一些不知名的普通评本,考察它们所具有的文化认识属及文化研究意义。对象选择上求“通”,“通”是指努力打通白话与文言两个畛域。古代小说在语体上既然包括白话与文言两大类,其间产生的小说理论批评就不可能是相互隔膜、各成一体的,而应该是相通的、有共话语和批评要求的。“全”和“通”都是为了适应文化研究的需求。若是艺术研究,可能仅从名家名本以及通俗白话小说入手就可以了。

文化密码的四个维度

在古代,小说与其说是一个文学文本,不如说是一个文化文本。由此,古代小说批评成为一种文化诗批评。与现代以来逐渐形成的纯粹进行理论阐释和艺术分析的小说批评文本相比,古代小说批评具有极强的文化互文。每一种经典评本都处处散发着浓厚的文化哲学气息;每一次评本阅读也就在不经意间达成了对古典文化哲学的观光与巡礼。笔者认为,若要追寻古代小说理论批评的文化密码,需依赖以下四个维度。

所体现的传统文化知识。批评家的文化素养决定着批评观点的产生与批评思维的形成。古代的批评家受影响最深者是经学与史学,故经常通过小说评点来实现对传统经史之学的继承与发扬,或以经解小说,或以小说证经,或以经史注疏方法用于小说批评,使小说批评成为经史传播的新试验场。其次是诗词、中医、兵学、易学、曲学、绘画、书法、音乐、数字、八股文、园林建筑、饮食等传统技艺,对小说批评的渗透痕迹也十分明显,不同评者对同一文化知识会有不同的传释,而不同时期的评本因所具有的知识谱系不同,所生发的理论观点会有较大的差异。即使是人人熟知的花草文化、汉字命名艺术,也可以成为批评家揭示人物命运、赏鉴人物品的秘密武器。

所孕育的传统文化底蕴。古代小说理论批评在两千余年的发展中,主要生成了四种批评形态,即史余批评、本事批评、自叙批评、文法批评;产生了五个重要的批评关键词,即叙事、情节、结构、格、虚构。它们得以触发生成的文化机缘,迁移发展的文化变因,及对小说创作发展的影响,需要在特定评本所存的历史文化背景中,进行细密的爬梳探讨。

所崇尚的传统文化精神。古代批评家出身于文人士子阶层,如《水浒传》评本中凸显的李贽“快活”论、金圣叹对个解放的极力张扬等,都需要凭依中国文化精神的宏大层面,来探寻他们对诗意人生的追求。他们将评点行为视作一种人生实践,以此达成对世俗生命的超越;视作一种社会实践,以此喻指刚健有为、积极入世的态度;他们又将评点文本视作一个文化载体,以期起到传播思想、塑造心灵、表达人文关怀的功能与作用。

所反映的传统文化思想。在中国思想史上影响深远的“三家二学”,即儒家、道家、释家和宋明理学、王阳明心学,在批评家与思想家的渊源关系、诸家思想学说对小说批评观念产生的影响、评点文本对这些思想的有意识生发阐说等方面,都与小说理论批评有很深的渊源关系。而清一代文化思潮的递变,如清初实学、颜李学派、乾嘉朴学、道咸经学、晚清新学等,更是推动了古代小说理论批评的繁荣,并将其推向顶峰。

解读文化密码的意义

解读古代小说批评理论的文化密码,可以厘清某些重要批评概念的文化脉络。古代小说为“小道”,长期处于被轻视的地位,是一种相对晚熟的文体。这决定着小说理论批评中使用的概念很难从自身凭空产生,多是因一定的文化机缘,由其他文化形式或文体输入的结果。比如“叙事”与“叙述”两个关键词,在今天的批评语境中,一般混用而不加区分。但在古人的小说批评中,它们皆出于经史之学,叙事早于叙述,叙事的观念诞生于“言有序”的思想,叙述则突出“述意”的文化认知传统,两者有着明显的文化语义学差别。

解读古代小说批评理论的文化密码,可以阐明一些主要批评现象的文化动因。比如受蒙学、科举等文化滋养产生的文法批评,虽然备受代文史学家的指责,但实际上却确立了小说的文章体,以及小说文体至高无上的艺术地位,使小说批评完全从历史批评的余音中走了出来,成为一门让饱学之士可以倾身从事、砥砺相磨的学问,作出了古代小说理论批评史上最重要的贡献。

解读古代小说批评理论的文化密码,可以树立传统小说批评的文化自信。如前所述,小说是代以来受西方文学观念影响,被抬进文学大家庭的。因此,现代治小说理论批评史者多以西方小说理论家的眼光,来阅读古代小说、分析古代小说批评话语。这样的学术理路造成的误解不在少数。突出者,如以为古代小说批评中没有情节、格这样的关键词,显然是站不住脚的。更甚者,片面强调小说的艺术质、艺术功能,而忽视小说的文化质、文化功能,掉入“唯艺术论”陷阱。解弢《小说话》云:“中国作小说者,爱说三教归一,谓儒释道同一理也。”像神魔小说《封神演义》《西游记》《野叟曝言》,以及世情小说《红楼梦》等,就不能仅仅被视为艺术载体的“独舞”,而应看成文化与艺术双重载体的“歌伴舞”。如此,方能使文化批评在小说理论批评中站得住脚,不至于缺位或者失位。

(作者:洛阳师范学院教授 李正学)

   原标题:解读古代小说理论批评的文化密码 从艺术密码走向文化密码

>更多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www.xcctv.cn 中国项目城网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招聘信息 - 友链交换 - 网站统计
Copyright© 2014-2017 中国项目城网(www.xcctv.cn)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2020036824号 未经过本站允许,请勿将本站内容传播或复制.
联系我们:508 063 35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