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针闪处翠霞飞 一根银针除病痛,方寸之地显身手

发布时间:2021-06-24 14:43:17
编辑:
来源:黄冈日报
字体:

针进针出,银针点点祛顽疾;手起手落,妙手招招定乾坤。

拥有这双神奇妙手的医生,就是黄冈市中医医院首席针灸专家、针灸科主任贾翠霞。

一根银针除病痛,方寸之地显身手。师从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针灸学会副会长、“石氏中风单元疗法”专家委员会主任石学敏教授,黄冈市唯一石氏门徒的贾翠霞,是如何舞动指尖乾坤解除患者病痛的?

大器早成,银针显身手

“气速效速,气迟效迟。”

针灸医学最早见于《金针赋》,这句话告诉人们,针灸的方法简便、收效快。两千多年来,针灸疗法一直在中国流行,并传播到了世界。

针灸是针法和灸法的合称。针灸是门技术活,针扎重了会疼,扎偏了点不中穴位。

“扎穴位难吗?”

“会者不难,难者不会。”贾翠霞回答得很霸气,这份霸气来自她勤学好问、脚踏实地的底气。

1986年,以优异成绩考入湖北中医学院的贾翠霞,很幸运地选择了针灸系,成为当时学院的第一批针推系的大学生。为首届针推系授课的不仅是最优秀的老师,还是医疗行业翘楚。学院开设了针灸学、推拿学、中医学、中药学、解剖学等多个学科,学祖国传统医学。

“学中医就要不停地背诵,才能熟能生巧。”

5年大学生活,贾翠霞熟练背诵了《针灸学》《经络学》《内经》《腧穴学》等12本中医名著,打下了扎实的理论基础。

取穴,最讲究口、手、心合一,怎样才能做到“三合一”?

“必须要经过反复地练,心里想的,口里必须说出来,这一点对‘得气’很重要。”

得气是针灸的术语,也称针感,是指将针刺入身体后所产生的感应。针灸得气时,医者会感到针下有沉紧的感觉,如鱼吞钩饵之浮沉,同时患者也会在针下有相应的酸、麻、胀、痛四种感觉。

“刺之要,气至而有效。”《灵枢·九针十二原》中这一句充分说明了得气之要。得气感愈强则疗效愈好,而且还可以提供窥测疾病的预后效果。

为找准穴位,寻找“得气”感觉,贾翠霞经常对照图谱,拿针在自己身上反复刺、试穴道,有时一下子扎深了,出了血,疼得直哆嗦。

临床上一般是得气迅速时,疗效较好;得气较慢时,效果就差;若不得气,则可能无效。

几许银毫如电芒,寻经觅络闪奇光。头昏总在双肩隐,腹泻常于腕背藏。化雨春风齐古圣,神针大爱佑民康。等闲看待人间事,表里幽微细度量。

这是一位患者得到贾翠霞精心医治后,发自内心的由衷感慨。

大医精诚,妙手祛病痛

针灸最讲究“一针见效”。怎样才能“一针见效”?”

“针灸既要熟悉穴位,又要了解针灸的特。五种规格的毫针分别对应着不同的穴位,像面部取穴,用25mm的毫针;40mm的毫针,用于上肢取穴;而55mm和100mm的毫针,用于特殊部位取穴,比如环跳;75mm的毫针,用于腰部和臀部。”

贾翠霞如数家珍般娴熟的解说,让人由衷佩服。时间闪回到1993年初夏。面对医疗卫生事业的蓬勃发展态势,医院决策层果断作出决策。

“中医医院必须姓‘中’!”

为了突出中医特色,医院专门开设了针灸科。贾翠霞当仁不让勇挑重担,成为医院唯一科班出身的针灸医生。

为发挥所长,贾翠霞将满腔热情投入到针灸事业上,迅速开展了针灸、电针灸、温针灸、离子导入、穴位注射、拔罐、腕踝针等疗法。为提高专业技术水,扩大业务范围,贾翠霞如饥似渴参加业务培训学,并带领科室人员相继开展“冬病夏治”和“骶管疗法”等新项目研究,在黄冈市区影响力不断扩大。贾翠霞个人先后在国家、省级刊物上发表多篇学术论文。

“‘醒脑开窍针’是专门针对缺血脑血管病,强调化瘀通络,配合康复训练、心理疗法并加强护理,多方面鼓励患者配合治疗,解决了中风后出现的一系列并发症,其疗效已得到世界公认。”

贾翠霞介绍的这个“醒脑开窍针”,源于一次学术深造。

2006年,在医院成立康复中心后,贾翠霞被医院选派赴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深造,拜师于中国工程院院士石学敏教授,成为黄冈市唯一的石氏门徒,主攻以醒脑开窍为核心的针灸治疗技术,迎来了她针灸事业的高光时刻。

引进继承“石氏中风单元疗法”针灸技术,运用“醒脑开窍针刺法”,贾翠霞治疗脑出血、脑梗塞、失语、尿失禁、偏瘫、截瘫、面瘫、失眠、顽固头痛。神经疼痛、肩周炎、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肢体麻木、风湿关节炎等常见疾病超过5万人次。

正因为精益求精的钻研探索,贾翠霞治疗患者往往针至痛轻、手到病消,解除病人身上的沉疴顽疾,被病人称为“圣手神针”,在鄂东之地享有盛誉。

大家风范,柔肩担道义

“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

这句出自《千金方·大医精诚》的名言,贾翠霞一直牢记于心。她的从医之路就如同一座丰碑,记载着一名知名中医从医、执教、治学、为人的卓越成就和高尚风范。

这一天,她发现来院扎针的黄州果园北村的中风老人何明(化名)躲在一边偷偷抹眼泪。

“老人为么事这么伤心?是有什么难处还是受了委屈?”贾翠霞为手头的病人扎完针,快步来到老人身边仔细询问。

原来,老人子女都在外地工作,无法陪在身边,一个人倍感孤独。同时,老人发现当天卡里的诊疗费也不够,想着想着,眼泪不自觉地流了下来。

“到这里来,请你放心,我会一如既往为你诊治,费用差点没关系,我会与收费处打招呼的。你看看,比起别的不能行动自如的中风老人,你多么幸运,你可以自由自在到屋子外看蓝天白云绿树鲜花。”

原来,一些老人中风后,疾病颠覆了以前的想法,很多病人表现得比较悲观。这个时候,医生除了医术外,态度显得非常重要。而贾翠霞给人的感觉永远都是阳光中带着温润如玉,让人如沐春风,病人和家属都非常喜欢她、信任她。每天上午,贾翠霞一直都围着病人转。病人多时,喊她的声音此起彼伏,所以她的嗓子一直都有点沙哑。

医学是“协东西之德、和天地之道”的科学,在贾翠霞的眼里,病人没有贫富、贵贱之分,都是需要救治的患者,她敬重的只有生命,眼里只有病人。

针灸体现真水,语言体现真情意。贾翠霞心中的“德与道”,其实就是一个医者的道义。她的这份道义,一方面体现在对患者的治疗和心理疏导上,另一方面体现在对祖国传统针灸的推广上。

“贾主任,我的老父亲突然不能说话、不能饮水、不能饮食了,怎么办?”

看着患者子女焦急的神情,目睹患者无法动弹的身体、痛苦的表情,贾翠霞心情极其复杂。在针灸康复科,每年、每天,都有这样病情严重的中风患者,都要接触这样为中风老人担忧的子女。

“一人中风,全家人困扰啊!”贾翠霞暗下决心:精练医术,为患者解除病忧。

8月7日,81岁的脑梗死患者罗金(化名)慕名找到贾翠霞时,已经辗转几家医院治疗过。当时,老人出现右侧肢体活动不利、言语不能、饮水呛咳、需鼻饲饮食、小便留置导尿、大便不能控制、认知障碍等症状。

贾翠霞为老人精心制定了详细的康复治疗计划,经过两个疗程的“醒脑开窍”针刺治疗及系统康复治疗,患者已经能独自坐半小时以上,饮水呛咳症状明显改善,能发一些简单的音节,沟通理解能力较前明显好转。

在贾翠霞的精心治疗下,患者恢复神速:8月29日,患者拔除了胃管,恢复自主进食了;9月9日,患者拔除尿管,有便意时能够与家属及时进行沟通交流,患者及家属的感激之情无以言表。

行之苟有恒,久久有芬芳。贾翠霞辛勤耕耘,技臻完美,行为世范,展现了一位针灸大师的风范。她始终把自己定位于一个传承祖国中医事业的苦行者,一步一个脚印走下去,为祖国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奉献赤诚之力。(记者童婷)

   原标题:银针闪处翠霞飞 一根银针除病痛,方寸之地显身手

>更多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www.xcctv.cn 中国项目城网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招聘信息 - 友链交换 - 网站统计
Copyright© 2014-2017 中国项目城网(www.xcctv.cn)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2020036824号 未经过本站允许,请勿将本站内容传播或复制.
联系我们:508 063 35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