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hone十年:智能手机越多 经典摄影真的就越少吗

发布时间:2017-07-05 14:01:16
编辑:
来源:澎湃新闻网
字体:

iPhone问世十年之际,面对智能手机和社交网络搭建而成的虚拟平台,摄影和艺术发生了哪些变化,“泰特现代” 的展览“为镜头而表演”、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影像对话”和已经举办十年的“iPhone摄影大赛”,以不同维度展示艺术家间的手机照片交流。

“澎湃新闻·艺术评论”(www.thepaper.cn)通过呈现这些展览活动,同样也在呈现一个个设问: 尽管对于智能手机的质疑声音不断,比如当我们盯着手机屏幕,我们是否错过了周围世界的丰富?相机越多,经典的摄影作品是否越少?智能手机记录下的是否只是一个肤浅的世界?……

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影像对话:艺术家间的手机照片交流”展览现场

1839年8月19日,摄影术在工业时代的大背景下诞生,尽管法国人达盖尔发明摄影之初,拍摄一张照片需要20至30分钟的曝光,但这却改变了艺术的发展,西方艺术家开始挣脱文艺复兴后写实主义藩篱,各创门派,各立主义,各领风骚,继而形成了当代艺术的现况。

2007年6月29日,网络时代下苹果公司第一代智能电话(iPhone)正式发售,十年之后由智能手机带来的改变早已深入生活的方方面面。其不断提升的摄影镜头,逐渐在日常生活中代替了数码相机;而其构成的社交平台,更日趋成为了人际交往不可分割的部分。

那么在智能手机和社交网络搭建而成的虚拟平台下,摄影和艺术发生了哪些变化,且看艺术家的应对:

Tate Modern:为镜头而表演

早在2016年年初,英国伦敦泰特现代美术馆(Tate Modern)一场名为“为镜头而表演”(Performing for the Camera)的展览便记录了艺术家们的从用摄影捕捉艺术到“摄影即表演”的过程,从而展现了从早期的戏剧记录到当今自拍文化之间,表演和摄影的互相关系。

这场展览从1960年伊夫?克莱因(Yves Klein)创作的著名表演照《坠入虚空》(Leap Into the Void)开始展开。在照片中,这位法国艺术家从楼上一跃而下,他的身体在撞击下方人行道之前保持着振奋的水平姿势。

iPhone十年:智能手机越多 经典摄影真的就越少吗

1960年的拍摄场景

iPhone十年:智能手机越多 经典摄影真的就越少吗

森村泰昌,安魂曲:伊夫?克莱因的再创作,2010

1960年代是行为艺术的黄金时期,这两位摄影家在这期间曾记录下许多最为重要的“偶发”。除此之外,日本艺术家草间弥生(Yayoi Kusama)的反越战行为艺术,在这场行为表演中,尼克松的肖像在纽约大街上被烧毁;法国的妮基?桑法勒(Niki de St Phalle)用来复枪射击自己的艺术作品。在这一阶段,因为摄影师并拍摄下了这些照片,为艺术史提供了有力的依据。但是,因为大部分行为表演不是为了拍照而进行的。

然而,摄影却塑造着艺术家的形象,约瑟夫?博伊斯、安迪?沃霍尔、杰夫?昆斯等现代艺术家的照片可以作为对自己作品和形象的囊括,如果相机镜头没能捕捉到他们标志性的服饰(如博伊斯的卷边帽、沃霍尔可怕的假发和昆斯肉麻的微笑等),大家对面他们艺术作品的感受也许就不那么鲜活,而他们自己的形象也不可能如同 “精神领袖”般脱颖而出。

标签: 越多 智能 经典

   原标题:iPhone十年:智能手机越多 经典摄影真的就越少吗

>更多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www.xcctv.cn 中国项目城网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招聘信息 - 友链交换 - 网站统计
Copyright© 2014-2017 中国项目城网(www.xcctv.cn)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2020036824号-1 未经过本站允许,请勿将本站内容传播或复制.
联系我们:562 66 2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