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ber为何从全球扩张沦为内外交困 本土市场亦难保?
距离Uber退出中国市场已整整一年。去年8月1日,滴滴宣布与Uber达成战略协议,滴滴将收购优步中国在中国大陆运营的品牌、业务、数据等资产。今天再回头来看,这笔买卖似乎也奏响了Uber全球战略退缩的前奏。
资料图:民众使用网约车服务。 中新社记者 武俊杰 摄
距离Uber退出中国市场已整整一年。
去年8月1日,滴滴宣布与Uber达成战略协议,滴滴将收购优步中国在中国大陆运营的品牌、业务、数据等资产。
从投资回报的角度看,出售中国业务的确让Uber“赚了一笔”。通过换股成为滴滴单一最大股东,Uber获得的眼下估值350亿美元的滴滴20%的股权大约价值70亿美元,考虑其曾经在中国烧掉的20亿美元,这份投资回报算得上一笔划算的买卖。
不过,今天再回头来看,这笔买卖似乎也奏响了Uber全球战略退缩的前奏。
全球市场“节节败退”,本土市场亦难保?
“在过去的600天里,我们很高兴能够为乘客、司机、合作伙伴以及这座城市提供共享出行服务。”7月17日,Uber澳门官网上出现一则公告,宣布自7月21日23点59分起暂停在澳门提供服务。
一直没有被政府纳入当地的法律框架内成为Uber败走澳门的重要原因。Uber亚洲区总经理Mike Brown透露,在澳门运营的10个月内,300名澳门Uber司机已被处罚1000万澳门元(约合人民币830万元)。在去年8月份表示经营困难后,又挣扎了大半年的Uber无奈选择离开。
就在宣布离开澳门之前的一个星期,Uber宣布与其俄罗斯竞争对手Yandex正式合并出行业务,双方将合并在俄罗斯、亚美尼亚、阿塞拜疆、白俄罗斯、格鲁吉亚和哈萨克斯坦的打车业务。合并后,Yandex的创始人 Tigran Khudaverdyan将担任公司CEO,Uber占股36.6%。新公司有权在该地区使用Yandex、Uber两个品牌,司机端整合为单一平台。
此前Uber同样陷入和Yandex的补贴大战,争夺市场的三年里,Uber在该地区一共亏损了1.7亿美元。
Uber看似“壮士断腕”的举动也许并不能挽回其眼下在全球市场的颓势。与中国和俄罗斯相同,在欧洲、澳洲、印度以及东南亚等地区,Uber同样遇上了强劲对手。
在欧洲,后起之秀Gett自以色列诞生后正在以迅猛的速度进入各个国家,并刚刚获得了大众集团3亿美元投资。在印度,本土打车软件Ola已经获得了超过10轮融资,总计约19亿美元。目前Ola已经在印度超过100座城市运营,平台拥有超过60万辆汽车与65万名司机,拥有的市场份额也远超过Uber。
而Uber的老对手滴滴正是Ola 的投资方之一,不仅如此,滴滴还投资了Uber在东南亚遇上的另一只“拦路虎”Grab。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Grab的应用下载量超过了1600万次,而Uber在东南亚的6个最大市场上的下载量只达到了990万次。
在全球市场遇上强劲对手的Uber在美国同样遇上了后起之秀的追击。Lyft 2017年第二季度的总预订量超过了10亿美元,比第一季度增长了25%;相比之下,Uber同期的总预订量增长率只有10%到15%。
Lyft正在美国迅速扩张其服务,2017年年初其设定的目标是全年开拓100个新市场,但在今年3月,这一目标已经达成。截至6月底,其已新进入160个美国城市。该公司首席财务官BrianRoberts在接受采访中表示,目前Lyft与Uber在订单量上的差别,仅仅是由于Lyft只在美国本土运营,而Uber则是将全球市场一起计算。
资料图:墨西哥墨西哥城,数千出租车司机游行抗议Uber公司的不正当竞争,要求政府对Uber采取行动。
创始人被“赶走”,Uber不上市战略或将改变
在业内看来,Lyft的迅速崛起与近一年内Uber频频爆出负面消息大有关联。今年2月,一名前Uber员工在社交媒体上曝光了Uber内部的性骚扰事件,从而揭开了Uber一系列丑闻的序幕。3月,媒体公开了Uber创始人卡兰尼克与专车司机发生口角并爆粗口的视频;6月,卡兰尼克前女友又向媒体报料,Uber高管集体去KTV召唤陪酒女郎的事件。
就在Uber处在舆论风口浪尖之时,先后有11位VP/项目负责人及以上高管从Uber离职。今年6月,在投资人的施压下,CEO卡兰尼克被迫提交了辞职申请。
对于Uber的股东来说,要求卡兰尼克下台的原因并不仅仅是表面上声称的“他带来有毒的企业文化”,而是卡兰尼克迟迟不愿意让Uber上市的“执念”。尽管眼下Uber的融资总额已经超过130亿美元,估值700亿美元,是全球市值最高的未上市公司,至今仍未设立CFO一职的卡兰尼克多次在公开场合表示,“Uber不着急上市,越晚越好”,甚至表示愿意让Uber的上市时间推迟到2030年。
2016年接受《中国经济周刊》专访时,卡兰尼克曾表示,今时今日上市已经不再是公司市场化的唯一方式,Uber眼下的情况并不需要考虑上市。
卡兰尼克对上市的态度显然惹怒了投资人。自2016年6月获得来自沙特阿拉伯公共投资基金35亿美元的G轮融资后,至今Uber再未拿到任何大手笔投资。而包括Benchmark在内的Uber投资人开始试图向软银等公司售卖股票。
在“赶走”卡兰尼克后,股东们开始对Uber内部进行一项为期180天的架构改革,最大的变化则是砍掉了曾经被卡兰尼克视为“嫡系”的International Growth。过去5年来,这支队伍被视为Uber全球扩张的最大功臣,但在股东眼中,扩张带来的则是无止境的烧钱。而在外界看来,International Growth被砍和Uber在全球市场的全面紧缩关系密切,如同去年在中国和滴滴的交易一样,Uber宁可以失去增长为代价,也要提升利润早日上市。2016年Uber净亏损28亿美元。
在裁掉International Growth后,Uber成立了名为Earning的新组,专注于提升Uber利润。与此同时,Uber也开始物色新的CEO人选。据了解,目前董事会正在考虑邀请通用电气公司即将离任的CEO Jeffery Immelt入主Uber。
但目前来看,谁将“驾驶”Uber仍是未知之数。据Uber工作人员描述,董事会目前已经混乱不堪,分裂的派系各执己见无法妥协,甚至有成员表示希望卡兰尼克能继续担任CEO一职。
卡兰尼克也无意远离自己创办的公司。在卸任后仍然担任董事一职的卡兰尼克不仅参与公司每日的运营讨论,还多次发声,表示自己就是当年的乔布斯。乔布斯在1985年被驱逐出苹果后于1997年重新回到苹果任CEO,但是卡兰尼克明显并不愿意等待12年那么久。(记者 张燕)
-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