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治堵初见成效 上班族能多睡10分钟

发布时间:2018-06-21 08:06:54
编辑:
来源:大河报
字体:

高峰时段乘地铁上班的郑州市民

2016年底郑州全市道路规模为1932公里,较2010年增长约45%;全市公交线路运营长度为4600公里,较2010年增长29%,如果对比从郑州到达北京的距离(约700公里),郑州全市公交线路运营长度,比从郑州到北京“跑上六趟半”还要多。

郑州居民购物、外出就餐等生活类出行比例首次超过上下班、上下学等通勤类出行比例;在中心城区中,金水区出行量最多,郑东新区成长迅速,航空港区成为外围区域中出行量最大的区域;郑州早、晚高峰不同方向出行“冷热两重天”:早高峰时段,西向东方向的出行量是东向西的1.6倍,在轨道交通中,这一数据更达到了2.7倍;根据高德地图发布数据显示,在全国主要城市“高峰拥堵延时指数”排名中,郑州已从2014年第四季度的“全国第九堵”,降低到了2017年的全国第45名……

6月20日上午,郑州市城乡规划局(以下简称郑州市规划局)召开新闻通气会,向社会公布了《郑州市第五次城市综合交通调查》的调查成果。

公交运营长度约等于从北京到郑州跑六趟半

在新闻通气会上记者了解到,此次发布的,是郑州市第五次城市综合交通调查结果。郑州市规划局综合交通规划研究中心主任鲁国军介绍说,城市综合交通调查是全面摸清城市交通各个方面实际情况的重要手段,相当于对城市交通系统的一次全方位体检。此前,郑州市曾于1987年、2000年、2007年和2010年开展过四次交通调查。而本次调查从前期筹备、调查实施到数据分析及成果编制,历经一年多时间,成果形成了由主要报告和15个专题报告构成的综合交通调查系列报告,此外还构建了郑州市综合交通调查数据管理系统。该系统在管理本次调查全部数据的基础上也能对历史调查数据及今后的调查数据进行系统管理。

调查结果显示,2010年以来,郑州市交通投资大幅增长。2016年全市交通固定资产投资为476亿元,约为2010年的3倍;2016年底全市道路规模为1932公里,较2010年增长约45%。地面公交取得了快速发展,2016年底公交线路运营长度为4600公里,较2010年增长29%;2016年底BRT运营线路长度为121公里,较2010年增长了3倍;中心城区建成区公交站点500米覆盖率达到100%;轨道交通已告别空白时代,形成了由3条线、93.6公里构成的基本骨干线网。

记者通过百度地图查询获知,从北京到广东省“北大门”韶关市的距离约为1930公里,而从北京到郑州的距离约为700公里;对比这两个数据我们可以得出结论,截至2016年底,郑州市全市道路规模长度已超过从北京到广东省北部门户的距离,而公交线路运营长度则约等于从北京到郑州“跑上六趟半”

外出购物、就餐出行超过上下班通勤

此次调查成果还显示:郑州市民出行需求总量持续增长,居民出行的特征发生显著变化。

据了解,在2017年,郑州中心城区工作日常住人口出行总量达到1350万人次/日,较2010年增长13%,通过分析规划部门发现,这一增长的主要来源于人口规模的快速增长。据悉,在2006至2016年间,郑州市常住人口年均增长率达到3%,这一增速在全国的直辖市及省会城市中也位居第8位,而伴随城市空间规模的不断拓展以及人们以机动化出行进程的快速推进,近年来居民出行距离不断增长,全方式平均出行距离达到5.9公里,较2010年增长7.3%。

出行距离的不断增长,也给人们的生活方式带来了直接的改变,主要体现为:中午回家的出行需求降低,通勤类出行强度随之降低。统计数据显示,郑州市午高峰出行比例较2010年降低了4.1%。而随着网购尤其是网络订餐的普及,人们购物、外出就餐等生活类出行强度有所下降。本次调查结果显示,工作日人均出行次数为2.73次,较2010年下降4.5%。但在出行目的构成中,居民的购物、外出就餐等生活类出行的比例首次超过了上下班、上下学等通勤类出行比例。

每天150万“城市候鸟”在东区与老城区间迁徙

如果时光倒流30年,郑州市民在购买“大件儿”或时髦用品时,往往会前往二七广场、百货楼一带,但如今,郑州“商圈”之多,也让郑州市民们有了更多的选择。本次调查结果也显示,随着郑州经济社会的快速增长,昔日交通出行中的“老城区、单核心”的布局,已被市区“多核心”的情况所取代。

如果从各区域着眼,在出行量方面,中心城区内金水区出行总量最多,超过420万人次/日;郑东新区近年来快速发展,出行总量超过200万人次/日,占比已达中心城区出行总量的13.4%;航空港区正在快速崛起,出行总量超过90万人次/日,是外围各区域中出行量最大的区域。

同时,在郑州的城区中,每天都有因上下班而形成的“城市候鸟”在各个区域中“迁徙”。从不同区域之间的出行交换量来看,老城区与郑东新区是中心城区范围内出行联系最紧密的区域,出行交换量超过150万人次/日,占中心城区出行总量的11%;航空港区是外围各区域中与中心城区交换量最大的区域,出行交换量约50万人次/日,进出中心城区的出行量占全市域出行总量的6%。

此外,郑州中心城区目前的出行需求已呈现出比较明显的时空分布不均衡特征,早高峰时段老城区与郑东新区之间出行的方向不均衡性十分明显,西向东方向的出行量是东向西的1.6倍;其中,轨道交通出行的方向不均衡特征更加明显,西向东方向的出行量是东向西的2.7倍。

小汽车发展“三高公共交通来”“减负”

犹如人体罹患“三高”会给身体带来严重的负担,郑州市近年来小汽车的发展也呈现出了高速度增长、高密度聚集、高强度使用这一“三高”态势。

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底,郑州私人小汽车保有量达到272万辆,较2010年仅60多万辆,增长了3倍多(高速度增长);中心城区面积仅占全市的16%,但小汽车保有量占全市一

半以上(高密度聚集);此外,小汽车出行中5公里以下的出行占比高达36%,较2010年增加10个百分点,小汽车短距离过度使用的现象十分严重(高强度使用)。

而随着小汽车保有量的迅猛增长,加之出行距离不断变长,居民出行中机动化出行比例达到43.7%,较2010年提高了18.7个百分点,其中小汽车出行比例2017年达到21.7%,比2010年提高了14.2个百分点。

与此同时,公共交通的不断发展和共享单车等新型运输业态的出现,也正不断为郑州小汽车发展出现的“三高”减轻负担。统计数据显示,在2017年,郑州地铁日均客运量已达69万人次,最高单日客运量109万人次。1、2号线两条骨干线路平均客流强度在国内已开通2~3条轨道交通线的15个城市中位居第四。同时,本次调查还显示,共享单车的出行比例达到4.2%,在全部自行车出行总量中占比45%;网约车(网络预约出租汽车)出行比例达到1%,占出租汽车出行比例的28%。

交通拥堵部分好转上班族能多睡10分钟

郑州市民王璐璐供职于二七区政通路附近的一个单位,对于家住郑东新区五洲社区的她来说,“陇海高架”是每天上下班的必经之路。最近一年多来,昔日“堵王”陇海高架却给她带来了一些不一样的变化。

“第一次感到变化源于一次意外,是我睡过了。”王璐璐告诉记者,自打陇海快速路修通后,堵车在她心中所留下阴影,迫使她每天早晨都要早早起床,“确保7点半之前一定要从黄河南路上高架”。而大约在一年前,一次睡过头的意外让8点左右才上高架的她,对陇海高架又有了新的认识。“路上并没想象中那么堵,后来我也胆儿大了,每天早晨多睡十几分钟,也能在打卡之前来到单位。”她说。

王璐璐的切身体验在本次交通调查中也有数据支撑。本次调查结果显示,2017年郑州中心城区早高峰路网平均运行速度为22.6公里/小时,较2012年提升了15.3%。同时,根据高德地图发布的《中国主要城市交通分析报告》,在中国主要城市“高峰拥堵延时指数”排名中,2014年第四季度郑州位列第9名,2015和2016年均位列第13名,在2017年该排名下降到了第45名,同时位列2017年十大拥堵缓解城市前十名。

标签: 郑州治堵 初见成效 上班族

   原标题:郑州治堵初见成效 上班族能多睡10分钟

>更多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www.xcctv.cn 中国项目城网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招聘信息 - 友链交换 - 网站统计
Copyright© 2014-2017 中国项目城网(www.xcctv.cn)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2020036824号-1 未经过本站允许,请勿将本站内容传播或复制.
联系我们:562 66 2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