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领氢能产业从“盲目跟风”到“健康发展”

发布时间:2022-03-29 20:08:17
编辑:
来源:中国改革报
字体:

《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年)》提出,到2035年形成氢能多元应用生态,可再生能源制氢在终端能源消费中的比重明显提升,对能源绿色转型发展起到重要支撑作用

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重点发展方向之一,氢能产业日益受到多方关注。3月23日,《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正式出炉。《规划》明确提出,目前,全球氢能全产业链关键核心技术趋于成熟,燃料电池出货量快速增长、成本持续下降,氢能基础设施建设明显提速,区域性氢能供应网络正在形成。氢能已成为加快能源转型升级、培育经济新增长点的重要战略选择。

构建创新体系迫在眉睫

国家发展改革委高技术司副司长王翔介绍说,氢能是未来国家能源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能量密度高、储存方式简单,是大规模、长周期储能的理想选择,为可再生能源规模化消纳提供了解决方案。

同时,王翔向记者坦言,我国氢能产业仍然处于发展初期,相较于国际先进水平,仍存在产业创新能力不强、技术装备水平不高、部分关键核心零部件和基础材料依赖进口等问题。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制氢国,我国氢能产业高质量发展创新体系的构建已迫在眉睫。

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近日印发的《“十四五”现代能源体系规划》从能源体系整体布局的高度提出要强化储能、氢能等前沿科技攻关,适度超前部署一批氢能项目,着力攻克可再生能源制氢和氢能储运、应用及燃料电池等核心技术,力争氢能全产业链关键技术取得突破,推动氢能技术发展和示范应用。

此次印发的《规划》更是将创新摆在产业发展的核心位置,提出聚焦氢能制备、储存、输运、应用全链条,突破关键核心技术,提升装备自主可控能力,促进产业链创新链深入融合发展。同时,《规划》提出的主要任务中,构建氢能产业创新体系在列。王翔介绍说,具体来说,这包括围绕氢能高质量发展重大需求,准确把握氢能产业创新发展方向,聚焦短板弱项,持续加强基础研究、关键技术和颠覆性技术创新,推动建设专业人才队伍,构建多层次、多元化创新平台,形成更加协同高效的创新体系,不断提升氢能产业竞争力和创新力。

氢能产业形成一定规模

我国可再生能源装机量居世界首位,在清洁低碳氢能源供给上具有巨大潜力,氢能产业发展态势总体良好,已初步掌握氢能制备储运加注、燃料电池等关键技术,氢能行业已在一定范围内形成规模。

据统计,截至2020年12月底,我国已初步形成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华中、西北、西南、东北7个氢能产业集群,在示范运营区域运行的各类氢能汽车近4000辆。

在前不久闭幕的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上,氢能成为“绿色办奥”理念的重要体现。“飞扬”火炬采用清洁低碳氢能作为燃料;冬奥赛区共投入氢燃料电池汽车1000余辆,配套建设加氢站30余座,全面实现交通领域绿色用能。张家口市专门成立张家口氢能研究院,建立氢能全产业链安全监控平台和数据库,并联合中国特种设备检测研究院建设氢能装备检测中心,着力维护张家口市氢能燃料电池公共交通系统安全运营,并设立了冬奥示范氢安全国际专家咨询委员会,汇聚全球氢安全管理经验,确保冬奥会绿色出行安全。

而从燃料电池在中国的专利申请人名单情况也可以看出,虽然目前还是以外国车企为主,但中国实验室阶段的专利已经有长足进步。例如,2011年~2020年,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申请了1031件相关专利;上海神力科技、清华大学也分别申请了392件、382件相关专利。

行业发展切忌“一哄而上”

与此同时,“发展热潮”带来的隐患亟待引起重视。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信息部副部长景春梅认为,我国现在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主要是在电堆等燃料电池核心技术和关键材料上,人们对核心关键技术断供的风险意识提高,认为核心关键技术要靠自主研发。“结果,央企、民企,中央、地方纷纷瞄准关键技术发力,但总体上缺乏统筹,有点一哄而上的感觉,产能趋同、恶性竞争的苗头显现。”

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能源经济室主任朱彤提出,对于我国来说,除了需要从“反复拉锯”特征角度加深对能源转型过程复杂性的认识和理解外,更要注意避免“能源转型过快”情况的出现。

针对这些可能出现的问题,王翔介绍说,《规划》将“创新引领、自立自强,安全为先、清洁低碳,市场主导、政府引导,稳慎应用、示范先行”作为基本原则,并在创新体系建设、基础设施建设、多元化应用示范等主要任务中予以体现,希望能够提高有关方面对科技创新和关键核心技术开发的重视程度,不断夯实产业基础,增强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同时,希望能够引导各地方、各有关方面正确认识自身优势和短板,因地制宜、因情施策,积极有序发展氢能源,不搞齐步走、一刀切,严禁不顾本地实际,盲目跟风、一哄而上,防止低水平重复建设,避免造成基础设施和资源浪费。

可以预见,我国氢能产业发展,以此次《规划》的发布为引领,将真正地从“激突猛进”转为“健康发展”,并在2030年形成较为完备的氢能产业技术创新体系、清洁能源制氢及供应体系,产业布局合理有序,有力支撑碳达峰目标实现;到2035年,形成氢能多元应用生态,可再生能源制氢在终端能源消费中的比重明显提升,对能源绿色转型发展起到重要支撑作用。

标签: 关键技术 燃料电池 可再生能源

   原标题:引领氢能产业从“盲目跟风”到“健康发展”

>更多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www.xcctv.cn 中国项目城网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招聘信息 - 友链交换 - 网站统计
Copyright© 2014-2017 中国项目城网(www.xcctv.cn)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2020036824号-1 未经过本站允许,请勿将本站内容传播或复制.
联系我们:562 66 2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