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新能源技术取得突破 在国内首次实现无储能支撑运行
湖北新能源机组可不用储能设施,为新能源大规模应用带来利好。3月25日从国网湖北电科院获悉,近日该院在广水成功实现多机并联及电压源带电试运行1个月,标志着构网型新能源机组技术取得突破,首次在国内实现无储能支撑新能源电压源机组运行。
传统新能源机组,需要配套储能设施,否则大规模并入电网后,面临出现频率电压崩溃、功率振荡、机组脱网等风险,威胁大电网安全。
构网型新能源机组是可独立构建电网的机组,其电压和功率更加稳定。自2021年起,国网湖北电科院攻关构网型新能源机组“自同步电压源控制技术”,设法提升已投运新能源机组改造、运维效率,降低投资成本。
研究团队实现了在不增加储能硬件投资下对新能源机组的电压源控制,使其具备了同步电源的控制特性,并在广水英姿寨风电场、宝林电站分别开展风机及光伏电源实际改造,改造新能源机组装机共计95兆瓦。其中,62MW的风电场场站不用配置储能设施,预计可节省建设费用1000多万元。
经过试运行,研究团队对新能源机组近60种运行工况均进行了现场试验,并掌握了电压源特性及相关核心控制技术。“这种电压源型控制技术还是国内首次应用在三模组光伏和直驱型风机上,取得了构网型新能源机组的历史性突破。”中国电科院新能源所负责人说。
>更多相关文章
-
无相关信息
热门推荐
酷图美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