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混:短期爆发还是长期利好?
近来,国内插混车型的销量出现大幅增长,继今年1月同比增幅达198.3%后,2月的同比增幅更是高达338.6%,是纯电动汽车增幅的两倍多……不仅如此,插混车型今年以来更是新车型扎堆上市。3月10日,长安UNI-K iDD正式上市;比亚迪宋Pro DM-i、荣威RX5 eMAX、魏牌摩卡插混版等车型也纷纷亮相。进入2022年,插混车型正在迎来一个新的爆发期。
“插混车型销量出现大幅增长,普及速度显著加快,其中很重要的一点,是国内相关车企掌握了自主核心技术,使成本优势得以体现,具备了更强的市场竞争力,也更容易为消费者所接受。”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秘书长崔东树认为。
插混增幅缘何超越纯电
“我选购了比亚迪宋Pro DM-i,除了智能化配置及操控性良好之外,油电兼用的优点突出,与纯电动车型相比,售价相对较低,续驶里程更长,跑长途加油便捷,城内通勤使用纯电驱动能省不少钱……”消费者吕先生向记者所言,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选择插混车型消费者的共同心声。
“比亚迪等插混车型卖得好,在预料之中。”长安汽车副总裁杨大勇并不掩饰自己对同行的认可,他对插混车型市场信心十足。据介绍,得益于30.74kWh大容量电池,长安UNI-K iDD的纯电续驶里程达130公里,即使在北京、上海这样的大城市用于上下班通勤使用也已足够。而这几乎是国内市场上自主品牌插混车型共同的优势。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插电式混合动力乘用车产销分别完成59.8万辆和60万辆,同比分别增长133.5%和143.2%。今年前两个月的同比增幅更是超越了纯电动车型,发展势头迅猛。
“此前,曾有观点认为插混车型只是一种由燃油车向纯电动车过渡的产品,但当前插混车型市场表现正在改变这一看法,由‘过渡’渐成市场‘主流’之一。”成都新能源汽车产业推广应用促进会秘书长范永军分析,这与插混车型破解了新能源汽车多重焦虑、市场认同日益提升,特别是自主品牌在掌握核心技术基础上大力布局等多方面因素有关。
范永军表示,在核心技术方面,仅近一年多来,就有多家自主品牌车企发布了自研的混动核心技术,其中包括比亚迪的DM-i与DM-p技术、长安汽车的蓝鲸iDD技术、长城汽车的柠檬混动DHT、奇瑞汽车鲲鹏DHT超级混动平台等,虽然技术路径不尽相同,但在纯电续驶、综合油耗以及动力性能等核心技术上都有了质的飞跃。其中,比亚迪DM-i的骁云插混专用1.5L阿特金森循环发动机,拥有43.04%的超高热效率值,远高于目前国际领先水平。同时,插混的油电兼用特性破解了用户的续驶焦虑、充电焦虑、安全焦虑,短途用电,长途可加油,也没有排队充电、北方冬季纯电车型“掉电”的烦恼。而且,插混车型同样具有降碳减排的优势,新车售价上大多要比纯电车型更低,因此更容易打开销路。
“不仅如此,在当前汽车原材料涨价、燃油涨价、纯电动车型涨价、新能源补贴退坡的背景下,插混车型的多方面优势正进一步凸显。”中国市场学会(汽车)营销专家委员会秘书长薛旭指出,消费者的选择和市场表现,是检验产品价值的有效方式。插混车型市场销量突飞猛进式的增长,表明了其技术上有独家之长,市场上有独特优势。
“2022年占比将不低于25%”
去年以来,随着国内插混车型市场销量持续增长,自主品牌车企插混车型的市场份额不断提升,成为新能源汽车市场上一道新的风景。
“目前,不仅插混车型的市场在不断扩大,相关车企的技术、生产都在发力,特别是自主品牌车企的大力布局,打破了此前由外资及合资品牌燃油车、插混车长期占据国内市场主流的状况。”范永军表示,自主品牌插混车型在新能源汽车销量中的占比也在持续提升。比如,比亚迪的插混车型占据了比亚迪新能源汽车销量的近一半。
事实上,不少自主品牌车企都在加大力度布局插混车型。近日,奇瑞汽车旗下的芜湖埃科泰克动力总成公司正推进建设新能源汽车用混合动力变速器(DHT)项目。计划在现有厂房内新建装配试验线,该项目分三期建设,建成后主要生产新能源汽车用混合动力变速器,产能为7.5万台。同时,多家自主品牌插混车型也将在今年内陆续发布及上市。
统计数据表明,自主品牌插混车型销量不仅在国内市场大幅增长,在全球的市场份额也在不断向上。“预计2022年插混车型市场走势较强。”崔东树告诉记者,在全球插混车型市场,中国车企所占市场份额相对较为突出,从2020年的25%上升到2021年的32%,2022年至今甚至已升至54%,表现强劲。相比之下,欧洲插混的市场份额从2020年的65%下降到2021年的56%,2022年已降至33%,降幅较大。在车企层面,大众汽车的插混车型市场份额从2020年的20%下降到2022年的8.4%;宝马的插混车型市场份额2021年下降到10%。与之相反,国内车企所占份额呈上升趋势,其中仅比亚迪在全球插混市场的份额,就从2020年的6%上升到2021年的16%,其中2021年第四季度份额更是高达26%。
“2022年国内插混车型在新能源汽车总销量中所占份额将不低于25%,年销量有望达到100万辆以上。”中信证券分析师路海波披露的研报数据显示。天津大学教授姚春德在接受《中国汽车报》记者采访时认为,自主品牌在插混核心技术、产能、市场具备的基础上,今年的市场份额和销量或将出现较大突破。
“构筑了长期利好的基础”
近一年多来自主品牌插混车型销量迅速增长,究竟是短期爆发还是长期利好?
“从技术层面看,随着自主品牌车企对插混核心技术的不断创新,行业对插混车型占据更多市场份额有了更多信心。”姚春德分析,如今越来越多自主品牌车企已经不再像前些年那样,只是基本的学习和消化吸收,而是已经逐步进入完全自主创新阶段,如比亚迪推出的DM-i混动技术,比之前其DM-p混动技术的智能化程度更高,且无级变速器等一系列相关零部件都较为出色,整体更为节能降耗,适应了汽车智能化变革转型发展的大趋势。因此,只要掌握更多更新的核心技术,就能拥有对市场更强的驾驭能力。“我看好自主品牌车型当前的良好表现,更看好自主品牌插混车型的长期发展。”他说。
“随着自主品牌插混车型市场销量的上升,改变了前几年有关插混车型‘末路’的争议。”路海波表示,如果说前几年自主品牌插混车型的布局在一定程度上还依赖新能源汽车补贴的情况,但近一年多来已经发生了显著变化:自主品牌车企在插混领域基本进入以市场驱动为主的新阶段,即使是到今年末非公共领域新能源汽车的补贴完全退出,也已经对其基本没有影响。在自主品牌车企实力不断增强的基础上,自主品牌插混市场就不会是短期爆发,而是已经构筑了长期利好的基础。
而从产业规划到相关计划,插混车型也获得了大力支持。“近年来,国内相关政策支持对于插混车型市场的发展也提供了有力支撑。”范永军表示,《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提出,将插电式混合动力(含增程式)汽车与纯电动汽车、燃料电池汽车作为“三纵”进行部署。《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2.0》确定的目标是,到2035年,自主品牌纯电动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产品技术水平和国际同步,新能源汽车占汽车总销量的50%以上。一系列相关政策均确立了插混车型的地位和发展前景,打消了车企和消费者的疑问和顾虑,因此也开启了插混车型市场“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新阶段。
“插混车型大有可为,因为在10万~20万元价格区间,用户要求里程长、性能好、成本低,插混车型可以比纯电车型更好地满足消费者这些要求。”在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副理事长、中国科学院院士欧阳明高看来,插混技术和市场空间都值得看好,起码在2035年之前具备较大的市场潜力。
“短期爆发已是事实,长期利好值得期待。”薛旭认为,在“双碳”加速落地、政策驱动基础良好、市场需求大幅增长的情况下,插混车型很有可能实现长期利好。当然,前提是不仅发动机、变速器等核心技术要不断提升,智能化、自动驾驶等新技术应用也要持续跟进,以技术实力和质量水平赢得市场竞争。
原标题:插混:短期爆发还是长期利好?
-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