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热门:9家电解水制氢设备企业新突破
双碳目标下,绿氢迎来巨大发展机会,直接推动电解水制氢设备市场需求快速增加。据高工产研氢电研究所(GGII)调研统计,2022年中国电解水制氢设备市场需求有望达到730MW,同比2021年接近翻番。
【资料图】
8月以来,国内电解水制氢设备领域动态频频。其中在碱性电解水制氢装备方面,新势力加速涌入,各企业纷纷推出大标方新产品;PEM、SOEC和AEM制氢设备企业也按下了扩张“快进键”,加速抢占制氢新风口。
碱性电解水制氢设备“较量升级”
在我国电解水制氢设备市场,碱性水电解制氢装备居于市场主导地位,前景十分广阔。在此形势下,为抢占市场先机,既有山东奥扬新能源、广东盛氢制氢、海德氢能、希倍优氢能等企业纷纷推出新产品,也有兰石重装、国富氢能等上市公司在制氢装备上持续发力。
8月28日上午,山东奥扬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首台1200Nm³/h 碱式电解水制氢装备正式下线。这是目前山东省单槽产能最大的电解水制氢装备,比传统水电解制氢成本下降20%,系统寿命提升30%,冷启动时间节省30%。目前,奥扬科技已与中国石化、华电潍坊达成战略合作协议,获得10台套1000Nm³/h制氢装备的国内意向订单,5台套400Nm³/h制氢装备的澳大利亚订单,预计2022年产能可达1GW。
8月22日,盛氢制氢设备公司举行了碱性电解水成套装备下线仪式。本次下线的碱性电解水成套装备包含主体电解水电解槽、制氢框架、氢气纯化装置、大功率电源-整流柜、PLC控制柜、配电柜等电气设备;主体技术源于国内水制氢设备龙头,整套制氢装备能够实现每小时可制氢100标准立方米,隔膜选用了第三代高性能复合隔膜,最高电流密度能达到每平方米3000安培水平,可高于目前常规电解槽的30%水平,直流能耗将低于标准立方米氢气4.3千瓦时。
8月18日,海德氢能发布了新一代先进电解水制氢系统“氢舟”。新一代系统配备了海德SENSOR 2.0无线氢安全传感器,采用国内首块标准化方形制氢单片“云帆”,并搭载了数字化云平台。这些技术令“氢舟”从安全、高效与智能等方面得到了全方位提升。“氢舟”所采用的制氢单片“云帆”,以可拓展的标准化设计,为运行维护提供了高时效的解决方案。“氢舟”搭载的数字化平台COMPASS通过数字孪生技术可实时提供智能化的运维提示。
8月18日,希倍优召开了1400标方制氢系统新品下线仪式,系统采用全新的“一体化双极板结构”,使得电极表面的电位-电流分布更均匀,电子导体的欧姆损耗更小,同等电流下直流能耗更低。同时,希倍优氢能设计了更全面的安全连锁系统,还对后处理、智能控制系统进行了升级优化。新型的模块化电解槽将在2023年正式投产。
近日,兰石重装子公司换热公司承接了1000Nm³/h电解水制氢装备研制项目。该项目采用兰石研究院电解水制氢技术研发成果。此前,换热公司凭借雄厚的设备能力和先进的薄板压制工艺技术,首次承接了电解水制氢电解槽极板压制任务。
8月初,国富氢能正式开车调试1000标方/小时的碱性水电解制氢系统,经过稀碱24小时试车,浓碱72小时运行测试。目前在1000标方额定产氢量下,电解槽直流电耗低于4.4度电/标方。纯化后氢气纯度大于99.999%(氧含量小于0.5ppm),各项性能指标均优于目前行业水平。据悉,国富氢能于2020年底成立水电解制氢项目组,2022年4月首套1000标方/小时碱性电解槽顺利下线。目前已具备年产100套大功率电解槽的生产能力。
PEM、SOEC、AEM“奋起直追”
PEM、SOEC、AEM这三种电解水制氢设备,正在抓紧追赶碱性电解水装备。面对国内未来至少千亿规模的电解水制氢市场,卡沃罗氢科技、思伟特新能源和北京未来氢能纷纷加码布局,抢占市场先机。
8月18日,卡沃罗氢科技PEM电解水核心技术产业总部基地项目正式投建。投建后,一期规划建设PEM电解槽1GW的智能化生产线,年产500套MW级PEM制氢成套设备集成生产线,和年产100万台的消费级电解水产品线,系统规模0.5Nm³/h ~1000Nm³/h ,覆盖PEM制氢全产业链。
近日,北京思伟特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完成天使轮融资。本轮融资由三峡基金、红杉中国种子基金、宝湖投资和利尼克斯参与投资。本轮融资资金将主要用于思伟特北京研发中心团队扩充,产品升级开发以及市场拓展等方面,以加速推动固体氧化物电解池(SOEC)制氢系统示范项目落地。截至目前,思伟特已申请发明专利28项,获得5项授权;已成功开发国内首台3kW SOEC制氢系统,并完成性能测试和清华大学项目验收。
近日,“北京未来氢能科技AEM制氢设备中试基地”项目在北京昌平区未来科学城能源谷开工建设。该中试基地占地面积26.79亩,建筑面积为10320平米,项目总投资约2亿元,分一期二期建设,该项目启动意味着国内首家具备新一代AEM制氢设备全产业链研发与中试生产能力,包括阴离子交换膜、金属双极板、催化剂、膜电极制备、电解槽装配与系统集成,以此为标志,集氢能创新中心、氢能测试中心、氢能装配中心三位一体的“能源谷”产业地标逐步成形。
-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