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热讯:直击储能大会|储能参与电力市场,盈利“工具包”够吗
伴随着电力市场建设的推进,新型储能如何通过参与电力市场获利成为储能行业的关注焦点。2022年9月,《南方能源观察》杂志社和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储能应用分会联合主办第十二届中国国际储能大会储能与电力市场专场(暨eo圆桌),会议集中研讨了储能与电力市场关系、储能的功能定位、盈利模式等议题。
与会专家指出,从建设新型电力系统的需要来看,要统筹发展不同特性的储能技术以满足不同场景需求。但储能由“谁买单”的问题是目前困扰行业的最大的问题之一,应该按照“谁受益,谁承担”的原则,把成本疏导到电力系统各个环节。
金风低碳能源设计研究院规划研究部高级电力市场研究员杨萌认为,政策的稳定性对于储能的投资非常关键,如果可以得到一些政策性补贴并在此基础上参与市场竞争,或者通过容量市场回收部分成本,储能的经济性将会明显改善。储能最终还是要依靠市场机制发展,储能投资者需要更多关注电力市场,思考如何在市场规则的指引下,优化储能设备运行,获得企业预期的收益。随着电力市场建设的不断推进,投资者需要具备更强的市场意识。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收入叠加提高储能盈利水平
目前,国内储能主要收益来源包括调峰收益、调频收益和容量租赁收益等。西北电力设计院智能电网室经理刘国华表示,调峰收益是目前国内储能行业最常见的收入来源之一,而租赁收益可能是未来共享储能最具有发展空间的盈利来源。
杨萌介绍,近年来,辅助服务市场费用占比不断提高。在2015年之前,我国辅助服务总费用占总电费的比例不到1.5%。随着辅助服务市场的不断发展,我国目前辅助服务费用占总电费的比例已经达到了约2.5%。
相比之下,美国PJM和ERCOT市场的辅助服务费用占比都达到了5%。杨萌表示,如果按照新能源装机比例和辅助费用占电费的比例来看,我国辅助服务费用的市场还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目前储能在英国电力市场中收入水平较为可观。远景科技集团电力和环境产品交易与供应负责人陈帝澎介绍,英国的储能盈利来源主要来自于调频市场、现货市场、平衡机制和容量市场。
陈帝澎表示,在调频领域,动态遏制服务(Dynamic Containment)为储能带来了明显的收入增长。对于投资者来说,英国的调频市场是一个比较值得投资的领域,因为浅充浅放的模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储能的损耗。目前英国辅助服务市场平均收入水平已经超过了每年150英镑/千瓦(约合人民币1200元)。
而现货市场则是通过电池充放,利用日内价差最大化收益。随着电力系统持续脱碳,陈帝澎预测,未来电价波动幅度会越来越大,价差也会越来越大,现货市场将是储能投资的主要收入来源。
平衡机制也是英国储能收益的重要来源。当实时发用电不平衡时,电网运营商会利用平衡机制来购买调节电量以纠正系统不平衡。不过,陈帝澎表示,由于来自电池和其他灵活性电源供应商的竞争加剧,平衡市场的利润更容易被蚕食。
在容量市场中,市场主体通过招投标获得在未来若干年内提供系统容量的机会并获取相应收入。充放电时间越长,储能电站越有可能获得更高收入。容量市场的收入非常稳定且长期,在容量市场中标有助于后续的融资,帮助项目获得稳定的现金流。
这些来源共同构成了电池储能的“叠加收入”(Revenue Stacking)。不过,这些收入类别不仅相互叠加,也会相互影响。例如,电池储能获取套利收入的能力直接受到其在辅助服务和平衡市场策略的限制。电池储能的获利策略通常会在市场条件的驱动下,每天甚至每小时动态调整。
电源侧和电网侧储能发展空间大
南方电网能源发展研究院新能源研究所研究员孙思扬介绍,目前电源侧储能有两个板块发展前景较为广阔,第一个是新能源场站配套储能,但目前还存在储能成本疏导的问题;第二个是火储联合调频,这也是目前最成熟的储能商业模式之一,广东省在火储联合调频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成果。
电网侧储能也有两大应用空间,第一是电网替代性储能,“例如,有一些变电站存在重载和过载的问题,可以在变电站内或者附近配套建设小规模新型储能”,孙思扬分析称。另外,在电网末端以及海岛微电网地区,也可以通过建设新型储能实现对电网的支撑。
从电网调节的角度来讲,电网侧独立储能是未来的一个发展趋势,在重要的负荷中心和新能源大规模送出的并网点可以发展电网侧独立储能。另外,以广东为例,因为广东的直流落点较多,短路电流问题相对突出,在直流落点地区也可建设一定规模的新型储能电站,发挥新型储能调峰调频的价值,对电网安全运行起到支撑作用。
孙思扬认为,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核心是新能源大规模并网后如何实现和保障不同时间、空间尺度的电力电量平衡,统筹发展不同功能定位的储能是其中的关键之一。从超短期、短期、日内、多日、中长周期等时间尺度上统筹发展各类储能,可满足不同场景的调节需求。
以电化学储能为代表的的新型储能具有精准控制、快速响应、布局灵活的特点,持续放电时间为分钟至小时级,充放电转换灵活,能够有效支撑节点电压、平抑系统频率波动,将不稳定的新能源出力转化为稳定可靠的电力供应。主要解决新能源波动性问题,提高新能源并网性能,改善电能质量,提供紧急功率支撑,实现负荷削峰填谷。
成本疏导难题待解
南方电网电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新能源装备事业部技术副总监孟金岭介绍,目前,新型储能发展还面临一些挑战。
第一,电力市场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以发电侧储能调频系统为例,储能系统不具备独立的市场主体地位,而发电单元可能要参与中长期交易市场、电力现货市场和辅助服务市场。其中,电力现货市场价格波动较大,每度电报价最高可达1.5元,最低至几分钱甚至是零元。受电力现货市场的影响,发电机组能够投入辅助调频的调频容量和调频里程都出现了明显缩水。
第二,新型储能技术及安全相关标准体系亟待完善。目前,我国在储能领域已逐步建立新型储能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等标准体系,但仍存在一些标准(尤其是团体标准、企业标准)调研工作不细致、标准编制不够严谨的问题。新型储能消防安全、电气安全等标准也有待完善。
第三,新型储能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产业健康发展潜藏危机。我国储能行业增长迅速,产业链企业纷纷进入储能领域,市场竞争逐渐白热化。在上游材料价格居高不下和终端客户低价竞争并存的背景下,难以双赢的行业竞争局面会对储能行业的健康发展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上下游应加强合作,良性竞争,共同推动新型储能的技术进步和行业健康发展。
第四,电网侧储能和独立储能仍未形成成熟的商业模式,成本疏导仍是难题。储能由“谁买单”的问题是目前困扰储能行业的最大的问题之一。国家和地方层面已经陆续出台了一些推动电网侧储能或独立储能发展的政策和建议,但实施细节仍需要进一步细化。
对于成本疏导问题,孙思扬认为,系统调节是需要整个电力系统共同承担的责任。他提出,随着各项政策和机制的不断完善,还是应该按照“谁受益,谁买单”的原则,把成本疏导到电力系统各个环节。在目前电力市场建设起步阶段,需要有相应的措施来实现短暂过渡。
-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