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推荐:原材料涨价催热电池回收市场
工信部原材料工业司近日组织召开锂资源产业发展座谈会。会议强调,从全产业链审视锂产业发展和价格问题;从“多开发、稳进口、减量化、促回收”等方面提出一揽子政策措施,协同各方加快国内资源开发利用,尽快形成供给能力。
近两年锂价暴涨,大幅提升了下游电池厂、整车厂的成本。业内普遍认为,开展电池回收既可满足锂电产业环保要求,也是缓解锂电关键原材料短缺的重要举措之一。做好废旧锂电池回收,能够很大程度上降低企业对锂矿的依赖,以缓解原材料涨价难题。
(资料图片)
■■ 供需矛盾催生市场
近年来,新能源汽车产销量持续创下新高,原材料供需矛盾日益凸显。碳酸锂、六氟磷酸锂等锂电池上游材料均出现价格暴涨。其中,电池级碳酸锂价格在时隔5个月后重回50万元大关。上海钢联9月13日发布的数据显示,电池级碳酸锂价格单日涨2600元/吨,均价站上50万元/吨,较去年年初上涨近8倍,较今年年初上涨近80%。
锂价回归离不开“供需”二字。多家研究机构表示,近几年下游锂电池厂商的扩张速度快于上游的锂供应增量,这导致锂供应在中短期内继续处于较为紧张的局面,锂供需平衡还需要一定的时间。“碳酸锂供给刚性,全年有效供给预计17-20万吨,对应300GWh左右电池供应增量,全年供需紧平衡。”东吴证券在近日发布的研报中指出。
原材料价格持续上涨导致动力电池生产成本进一步抬高,使得下游动力电池以及整车厂商盈利持续承压。不少新能源车企在无奈之下相继涨价,高昂的锂成本也随之转化为更高的电动汽车电池价格。
据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统计,今年1-8月涨价车型已经达到189款,相比去年全年14款车型涨价有大幅提高,今年的涨价潮总体相对凶猛。其中,新能源车有135款车型涨价,是推动车市价格上涨的主力。
在此背景下,为缓解原材料涨价压力,不少厂商开始将目光投向电池回收产业,以期通过资源的循环利用达到降本目的,应对原材料价格波动。随着大批量动力电池逐步进入退役期,废旧电池回收的风口已经来临。
■■ 吸引各路玩家入局
为应对市场价格不稳定的形势,下游制造企业纷纷看好废旧电池回收赛道,并加快相关业务布局,动力电池回收行业明显升温。
今年8月,格林美在投资者互动平台上表示,公司目前已与1000余家整车厂、电池厂及运营商建立了合作关系,布局超过200个回收网点,并计划在2022年回收近3万吨报废动力电池;5月,宝马集团宣布与华友循环携手在新能源汽车领域,打造动力电池材料闭环回收与梯次利用的合作模式。“动力电池原材料等自然资源日益减少,相关大宗商品价格高企。在此背景下,我们尤其需要贯彻循环理念,增加再利用材料的使用,减少对珍稀原材料的依赖,降低原材料采购成本,实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最大化,支持中国‘双碳’目标的实现。”宝马集团大中华区总裁兼首席执行官高乐表示。
电池行业龙头宁德时代也在持续加强电池材料的回收利用。“公司提前布局回收领域,拥有领先的回收技术,镍钴锰回收率达 99%以上,锂回收率达90%以上。”宁德时代方面表示。
与此同时,国家层面的相关政策支持也在同步推进。工信部副部长张云明在2022世界动力电池大会上表示,我国已初步建立了动力电池的回收再利用体系。“未来,将进一步健全回收利用体系,加快制定回收利用管理办法,加强央地工作联动,形成协调监管机制,完善动力电池回收利用标准体系,支持智能拆解、材料再生等技术攻关和推广应用,加快培育一批梯次利用和回收再生的相关企业。”
在业内人士看来,各路玩家的涌入促使动力电池回收已经变成了炙手可热的“香饽饽”,几乎覆盖了新能源汽车整个产业链条,涉及整车厂、电池厂、第三方回收企业等。随着产业政策不断完善,叠加动力电池报废量逐渐进入高增期,电池回收规模将进一步扩大。
■■ 亟需合理化监管
值得一提的是,在行业的高景气度下,电池回收相关上市公司业绩也呈现增长态势。例如,天奇股份2022年上半年实现净利润1.61亿元,同比增长107.37%。“锂电池循环板块营业收入较上年同期增长114.39%,主要系受益于新能源汽车行业及电化学储能行业的高速发展,锂电池材料的市场需求较去年同期大幅增长,本期各类主营产品销量大幅增长推动营收规模同比大幅上升。”天奇股份表示。
不过,电池回收市场的发展也并非一帆风顺。目前国内动力电池回收没有明确的定价机制,仍存在各种市场乱象。“相比正规企业,地下的一些黑作坊进货、出货却都比较‘方便’,其材料回收工艺环保效益差,实际上是劣技术在驱逐良技术。”一位业内专家表示,目前电池回收产业形成了一种“正规回收难赚钱,地下回收能赚钱”的现象。只有严禁废旧锂离子电池进入黑市场,打击黑作坊,才会有助于行业正规发展,逐步走入正轨,步入红利期。
“动力电池回收市场的前景很大,未来会有更多的企业涌入到这个行业。但废旧动力电池如果按照环保要求进行回收,企业投资大、门槛高、成本也很高。现在国家还未针对合规的回收企业出台补贴、激励措施。”北方工业大学汽车产业创新研究中心研究员张翔指出,“政府主管部门需要对动力电池的生产情况进行全过程登记,报废的电池必须备案,让主管部门了解报废电池的全生命周期过程,并将数据向社会公开,接受群众的监督。”
天风证券预计,随着政府主管部门初步完成动力电池全生命周期监管覆盖,行业乱象整治已经箭在弦上,后续,行业规范化政策或将密集推出,大型回收企业有望长期受益。
-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