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最大硅料长单预估价“打架”:硅料价格何以“意难平”?-当前焦点
当大全能源(688303.SH)和TCL中环(002129.SZ)握上合作之手,国内目前最大规模的多晶硅料长单诞生了。
10月25日晚间,两家公司分别发布公告,双方子公司约定2023年至2028年采购43.20万吨原生多晶硅(太阳能级免洗硅料)。这一长单采购规模,一举超越了不久前晶科能源(688223.SH)和通威股份(600438.SH)签订的四年半采购38.28万吨多晶硅的量。
但值得一提的是,大全能源和TCL中环各自的公告,却对这份长单合同的预估价格并不统一:大全能源按照PV InfoLink最新(2022年10月20日)公布的多晶硅致密料均价30.30万元/吨(含税)测算,预估价为1308.96亿元(含税);TCL中环则采用了PV InfoLink 10月发布的价格预测,以预计2022年至2027年多晶硅致密料价格计算均价为14.60万元/吨(含税)为参考,预估价为630.72亿元(含税)。
(资料图)
事实上,造成双方预估价“打架”的原因显而易见。即,双方采用的参考价格不同。
不过,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注意到,自从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硅业分会公布的“安泰科多晶硅价格”暂停后,PV InfoLink公布的多晶硅致密料均价成为新的参考价格,而像TCL中环这样采用的预测价格并不多见。
这一举动背后,正是业内对当前高居不下的多晶硅价格“意难平”。
1300亿元硅料订单被“缩水”
刚刚公布三季报的TCL中环,迎来了该公司历史上最佳盈利时刻。
今年前三季度,TCL中环实现营业收入498.45亿元,同比增长71.35%;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50.01亿元,同比增长80.68%。
交出这份成绩单的背后,是该公司硅片产能持续放量,电池片和组件业务已具规模。
今年第三季度,TCL中环宁夏六期50GW产能项目投产爬坡。截至9月底,该公司拉晶总产能达到128GW,环比第二季度末增加约20GW。并且,TCL中环全年产能建设目标为140GW。
作为国内硅片产能可力拼隆基绿能(601012.SH)的龙头,TCL中环持续攀升的产能规模势必需要充足的原材料供应。
在硅料端,该公司已经与协鑫科技(03800.HK)深度合作——2017年,TCL中环入股了协鑫新疆的多晶硅项目,并在内蒙古合资设立了内蒙古中环协鑫光伏材料有限公司;2022年7月份,TCL中环控股股东TCL科技(000100.SZ)与协鑫科技签署合资协议,共同推动年产10万吨颗粒硅、硅基材料综合利用的生产及下游应用领域研发项目。
而在硅料长单采购方面,早在2021年2月,TCL中环还与保利协鑫能源(后更名为协鑫科技)签订《多晶硅购销合作长单框架协议》,约定在2022年1月至2026年12月期间向保利协鑫采购包括颗粒硅在内的多晶硅料合计共35万吨。
不过,在这份公告中,TCL中环同样有意避开了对于该长单合同的预估价,仅是强调“合同交易总额以最终成交金额为准”。
针对此次与大全能源签订的长单合同,TCL中环采用的是PV InfoLink 10月发布的价格预测——2022年至2027年多晶硅致密料价格均价为14.60万元/吨(含税)进行测算,预计采购金额约630.72亿元(含税)。
然而,该数字公布后,迅速引发了业内热议。尤其是当合作方大全能源发布公告,预估此次长单合同金额为1308.96亿元(含税)时,1300亿硅料订单为何被“缩水”的讨论此起彼伏。
10月26日,大全能源和TCL中环分别针对预估合同价格“打架”的情况进行回应。前者表示,默认以行业现价来预估采购金额,且本次采购合同的时间周期较长,期间存在较多因素使得硅料价格发生变化,意味着硅料价格会存在非常大的不确定性,以现价来预估未来合同的额度可能会更为妥当;后者则表示,采购价格以采购发生当月的市场价格为参考,没有锁定为现价,因此公告使用PV InfoLink发布的2022年至2027年多晶硅致密料价格预测来估算作为参考,实际以当月采购订单为准。
实际上,双方在回应时均强调,长单合同锁量不锁价,按月交付。
但不可否认的是,双方在采用何种价格进行合同价格预估时,还是发生了基于现价和基于未来预测价格的分歧。
高价硅料何以令业内“意难平”
就本质而言,上市公司公布硅料长单时所给出的预估采购金额,只能体现交易规模的大小,并不构成价格承诺。
“现在的硅料长单都是锁量不锁价,只有量的约定,价格随行就市。作为重大交易合同,上市公司在公告时除了披露交易数量外,还给一个合同成交总额,一般采纳签约时段的实际交易单价。”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硅业分会专家委副主任吕锦标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
但持续上涨的硅料价格,已经成为最近两年里国内光伏产业链最大的“意难平”因素。
一位资深行业分析人士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今年国内硅料供需总体理应平衡、够用,但因部分环节产能严重错配,导致硅料厂商主要供应被长单锁定,仅有少数的余量进入零售市场,进行市场化交易,并进而推升零售市场的硅料价格。
该人士指出,当前,硅料厂商的扩产、投产速度,远不及下游需求增长。“尤其是这两年来,硅片、电池片等环节涌入了不少新玩家甚至是跨界玩家,并推出了规模庞大的扩产计划,这都对上游硅料的需求提供了支撑。”
当然大厂长单无法停止硅料采购,硅料降价时幅度不大,主要硅料厂有长单销售保障。
“价格通常都是逆向传导。”该人士进一步分析,大厂频频签订长单,便挤占了现货供应量,短期价格便较难出现拐点。
根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不完全统计,今年以来,通威股份、大全能源、协鑫科技和新特能源(01799.HK)公布的多晶硅长单销售总规模达283.94万吨,按照公告时的现价测算,累计预估金额高达7766.66亿元。
这其中,晶科能源和双良节能(600481.SH)成为采购大户:晶科能源分别向通威股份、新特能源抛出了38.28万吨、33.60万吨的采购订单,合同预估价格超过2000亿元;双良节能则向通威股份、大全能源、新特能源抛出22.25万吨、15.53万吨、35.19万吨的采购长单,合同预估价格同样超过2000亿元。
面对下游旺盛的需求,多晶硅厂商也是加紧扩产。
10月25日,协鑫科技公告称,公司乐山基地第2个模块实现满产,FBR颗粒硅正式达产10万吨,FBR颗粒硅产量占中国多晶硅有效供给量10.3%。
但在供需错配的影响下,硅料价格短期“高烧”难退。
-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