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传承困境到亲民“爆款” 文创背后的创新试验
据悉,为打造草堂“粉丝群”,杜甫草堂还将于近期推出“草堂生活卡”,通过更多“茶会交流”、“以诗会友”等体验式的活动让游客更有融入感。
传统行业+文化品牌掀起新时尚
在探索文创发展之路上,在成都与“网红”杜甫一样很忙的还有一只名叫yoyo的熊猫,涮火锅、打麻将、唱川剧……它以不同姿态呈现在明信片上,或带着暖心祝福或寄托人们对未来的向往,掀起了人们的“慢情怀”时尚。
yoyo的家位于成都市宽窄巷子附近的少城路口,以熊猫邮局命名,近几年已然成为海内外游客在成都旅行的慕名一站。记者了解到,2013年开始,由于市场环境、客户群体和业务结构都发生了重大变化,函件专业打响了业务转型发展的战役。中国邮政集团公司邮政业务局副总经理李陕川称,“主题邮局”成为打开邮政业务推广新窗口,作为具有中国邮政特色的一种经济服务形式,熊猫邮局便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
2013年10月,“熊猫邮局”正式落地,在这间不足20平方米的邮局里,内部设置了包含特色熊猫邮筒、产品展示、文化展示、互动体验、产品销售、个性化打印等功能区,时光邮件、火漆印章、形式各异的纪念章戳、微信现场打印明信片、DIY邮折、表情贴纸、短语贴纸等多种产品则满足了不同客户的参与感和个性化需求。当8毛钱一张的普通邮票和6元一张的熊猫图案的邮票摆在一起,许多人毫不犹豫地选择后者,带着追忆“从前慢”情怀写下珍贵文字,人们将一张张明信片寄往世界各地。
“今年十一双节期间,熊猫邮局创下了单日销售额超过5万元的最高纪录。”说这话时,熊猫邮局品牌运营团队的负责人语气中带着自豪,但她同时告诉记者,事实上,创收在一定程度上并非熊猫邮局出现的最重要使命,“熊猫主题邮局目前在成都总共16家,但主题邮局的走热,更像是中国邮政转型的一艘冲锋舟。”该负责人说。
“熊猫是大家都可以销售的产品,但我们是要打造熊猫邮局这样一个文创品牌。”熊猫邮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以传情达意的书信文化与拟人化的熊猫形象和成都市井生活、民俗文化的融合为产品研发的主线,熊猫邮局期望在产品设计形成强有力的市场竞争力。据介绍,目前,熊猫邮局已经拥有包括平面设计公司、游戏开发公司、插画设计公司、工业设计公司、ARS技术开发公司和18名自由设计师在内的多层次合作伙伴。
一切创新最终指向文化回归
在文创路上摸索传统转型发展的还有长久以来被普通百姓望而却步的传统手工艺——蜀绣。如今,距离春熙路不远处的太古里商业区已是成都新崛起的潮流聚集地,而在太古里旁大慈寺内的一家绣兰道蜀绣品牌,通过将生活美学融入传统蜀绣制作轻体量手工艺品,正在不断引起年轻消费者的关注。
“最多时候一天顾客到访量200多人次,七成以上都是年轻人,这是我们期待看到的。”在绣兰道销售总监七喜的讲解与介绍下,记者看到,绣兰道目前的蜀绣销售品仍保留了价值不菲的收藏级别产品,但更多加入水墨画、书法等元素的轻体量创意新品成为占据主流的售卖品,大到屏风、小到蜀绣钱包,最贵数万元,最低价格仅几十元,“对相对厚重的传统蜀绣工艺做减法,把大体量、价格高昂的整体绣进行拆分,降低消费门槛,让更多普通消费者不再对蜀绣敬而远之,这是我们目前的一个发展方向,蜀绣传承必然是离不开市场支撑的”。
“一切创新最终都是指向文化的回归,目前势头很好,我们会继续探寻下去。”绣兰道品牌创始人胡绎丹认为,尽管蜀绣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但要将这门传统手工艺继续传承并不容易,借助文创之力并非降低蜀绣的工艺本身,传统作品中的一些内容已经不再是当代人主流话题,只有融入新的灵感、新的设计作品才能让蜀绣在万家灯火的滋养中重现生命力。(记者 李娜 实习生 何思颖)
-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