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二代”宗馥莉的娃哈哈接班之谜
据《彭博商业周刊》的报道,宗馥莉为整个计划投入了几百万人民币,并建造了一个400平方米的中央厨房。最初宗馥莉对kellyone的产能预估保守地维持在每天1000瓶左右;同时考虑到市场对于天然冷榨果蔬汁的接受程度,产品只供应杭州和上海两地。
不过,宏胜始终没有公开过kellyone的销量,试水的结果也无从得知。今年5月底的全国年轻一代民营企业家理想信念报告会上,宗馥莉介绍kellyone使用的措辞是“传统食品企业的转型升级也要搭上互联网的快车”。
无论结果如何,这次尝试让她拥有了跳脱出宗庆后和娃哈哈之外的阵地:人们至少会知道,kellyone是宗馥莉的。
而宗庆后在娃哈哈三十周年之际面对媒体的一些说法,似乎是对宗馥莉尝试的回响。
据媒体援引宗庆后的观点表示,娃哈哈在继续发展食品饮料这一传统产业的同时,正在积极开发保健品业务,将来或推出降血糖、促进睡眠的产品,以应对市场的新需求;此外,娃哈哈未来还可能会收购一些高新技术产业公司,他本人也已经去美国、德国、以色列物色高新技术项目。
自我和妥协之间
“你们看得到我吗?”宗馥莉曾在去年的一次采访中向记者发问。
作为企业家的宗馥莉曾经一度被挡在父亲身后,近年才逐渐获得了关注;作为个人的宗馥莉,却更经常地被她的企业家身份遮盖了。
宗馥莉以爱惜羽毛的方式捍卫自己的自我和独立性。她因此选择了低调,担心跟外界接触太多,“我就会被同化掉了”。
生活中的宗馥莉,据她自己形容“挺小朋友的”,会看韩剧,会在天气好的周末骑车去西湖,最喜欢的书是《小王子》。
在社交媒体上,宗馥莉更愿意展现自己个人化的一面。她在去年4月开通新浪微博账号后发布的第一条状态是“没人理我”。
在微博上,宗馥莉会用简单的图片或文字分享自己养的植物、生日聚会和日常,也包括工作,诸如今年7月收购中国糖果失败的声明。值得注意的是,父亲宗庆后的新浪微博并不在她的关注名单之列。
宗馥莉也并非完全不受影响,2012年,当选达沃斯论坛年度“全球青年领袖”、年度“风云浙商”,向浙江大学捐资建设“浙江大学馥莉食品研究院”;2013年当选十一届浙江省政协常委;2014年成立“浙江馥莉慈善基金会”,向西安交大捐资创建“西安交大馥莉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今年7月当选为浙江省商会副会长。
但宗馥莉的锋芒并不曾完全隐去,她将工作中严格利落的作风延续到了社会事务中。向浙大捐资成立食品研究院的计划谈判耗时一年,宗馥莉对每一项具体事务制定了要求,细化到聘请的教授和每一笔资金投入的切实用途,被评价为“最苛刻的捐赠者”。
财经专栏作家东方愚曾在一篇比较宗馥莉、杨惠妍和刘畅的文章中表达了对宗馥莉的看好:现在看起来可能太过锋芒毕露,但终会成为未来企业家的主流。
近三成家族企业未考虑过接班问题
“现在的民营企业肯定一大半不会由子女接班,最后还是管理层接班,因为子女大多是国外留学回来,眼界不一样,实体产业也不太愿意干。”宗庆后在18日坦言:“所以大多子女不会接班,兴趣不在这里。”
11月22日,新京报记者尝试就接班人问题联系娃哈哈集团方面,暂未获得回应。
将视野放宽到全国范围内的民营企业,一些调研数据似乎佐证了宗庆后“子女不接班”的说法。
浙江大学与全国工商联合作的《2016中国家族企业健康指数报告》在对1186家家族企业进行分析后发现,目前中国家族接班形式不尽如人意,并非所有民营企业家对接班都有完善规划:50%的“企一代”传承规划不完善,25%的“企二代”不愿接班。
此外,报告显示,调研的家族企业中,进入企业的企业家子女比例已经达到60.96%,超过五分之四(81.70%)的二代已担任中高层管理职位。但只有7.69%的企业有系统的传承规划和周详的书面方案;有27.74%的企业甚至完全没有考虑过接班问题。
宗庆后计划中的自己的退休,也是更为循序渐进的:“也不会全退,但是会慢慢少做一点,自己退居二线,把年轻人推出去,让他们来接班。”(新京报记者 朱玥怡)
原标题:“创二代”宗馥莉的娃哈哈接班之谜
-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