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让我们更懂野生动物
鸟从哪里来、到哪里去,卫星定位告诉你
红外相机可以监测一个地点的不同鸟类,那么,怎样了解鸟类的迁徙?卫星定位技术发挥了巨大作用。
昆明红嘴鸥从哪里来这个问题,就是通过卫星跟踪技术得到更详尽资料的。以前只知道飞到昆明的红嘴鸥来自西伯利亚,通过卫星跟踪技术,现在掌握了它们的一些迁徙路线和停留地点,而且还发现在昆明越冬的红嘴鸥不仅来自俄罗斯的西伯利亚,也有从蒙古国和我国新疆来的。
“能具体知道鸟类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经过哪些地方、在哪里停留以及栖息环境等”,杨晓君介绍,卫星定位技术多应用在迁徙鸟类的监测上,在鸟类身上绑一个发射器,通过发射器传出的信号,就可以了解鸟类的迁徙路线,“比如我们通过跟踪,了解到多数红嘴鸥中途会在宁夏停留,那宁夏就是一个重要的停歇保护地,可以采取具体措施进行保护”。
过去了解鸟类迁徙主要是通过环志,通过给红嘴鸥带上脚环来收集数据。杨晓君介绍,“要获得数据就必须回收脚环,由于回收率低,实际效果并不太好,即使回收到,也仅仅是了解一个地点的情况,而无法掌握红嘴鸥飞行轨迹。现在通过卫星跟踪,可以随时掌握鸟类的动向和栖息环境。”
“现在最小的卫星跟踪器,甚至可以用在蝴蝶身上。”北京林业大学自然保护区学博士贾亦飞介绍,安装在鸟身上的卫星跟踪器重量,一般应在鸟体重的3%以下才能不影响鸟的迁徙,“所以卫星跟踪器更多用在雁类等比较大型的鸟类上”。现在,卫星跟踪器已经能为研究者提供鸟类的实时位置。
电子芯片帮助找回走失的鳄鱼,无人机跟踪来到村寨的大象
在安徽宣城,2003年起,扬子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开始将一些人工繁殖的扬子鳄放归自然。放归前,这些扬子鳄被注入电子芯片,部分扬子鳄身上还会安装无线电发射器。
“通俗地说,电子芯片就相当于扬子鳄的身份证,我们再次捕捉到这只扬子鳄时,能迅速确定它的各种信息;无线电发射器可以给扬子鳄定位,让我们知道它在哪。”安徽扬子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宣传教育科科长汪仁平说。
芯片也被称为电子标识器。电子标识器注入鳄鱼尾部皮下,对扬子鳄的健康没有影响。研究人员可以通过专门的阅读器读出其内数码,方便日后辨识身份。汪仁平说:“电子芯片呈米粒形状,长约1厘米,芯片上标记着它的个体信息,如身高、体重、年龄等,一旦这条鳄鱼再次被捕捉,通过阅读器能迅速确定它的身份。”
为什么要将无线电发射器安装在鳄鱼尾巴的表皮上呢?汪仁平说,鳄鱼的身体感应力很强,相对而言,鳄鱼尾巴的神经系统迟钝一些,所以研究人员将无线电发射器安装在鳄鱼尾部的棱脊上。
汪仁平说,2006年放归的一条雄性扬子鳄走出了放归区域,跑到3公里外一个鱼塘筑巢。“通过无线电发射器,这条扬子鳄被找到了。”
无线电发射器让动物向外界发出信号,无人机则能主动跟踪野生动物。近几年,无人机在野生动物保护领域大显身手。
云南大学亚洲象研究中心主任陈明勇介绍,无人机可以有效监测亚洲象的种群数量,让人可以清晰了解野象的活动轨迹,从而更好地防范人象冲突。
“比如大象到村寨附近了,无人机可以提前预警,当地老百姓做好防范措施,到高处避险,等大象走了之后再出来。”陈明勇说。
实际应用中,无人机监测野象也具有局限性。天气状况不好的时候,无人机效果会大打折扣。
“目前监测亚洲象的无人机团队很小,但大象白天夜晚都活动,而无人机飞手需要休息,连续工作的话工作强度太大。”陈明勇表示,以前也曾经考虑过使用芯片或者项圈对亚洲象进行定位监测,但是目前在这方面的投入很少,设备成本高,而且安装芯片或者项圈首先需要捕获野象,难度很大,后期维护成本也高,综合比较下来,无人机相对有效实用。
陈明勇建议,做一个监测预警系统计划,多种方式综合使用,红外相机固定在某些地段“站岗放哨”,无人机则是移动的跟踪监测,加上护林员和监测员的地面跟踪,适时报告大象的位置,人防和技防共同参与,效果会好很多。
《人民日报》(2018年05月21日 14 版)
原标题:科技,让我们更懂野生动物
-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