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支招国产儿童电影:还只拍给儿童看,没市场

发布时间:2018-06-01 09:29:06
编辑:
来源:新京报
字体:

我们需要一些去同质化的、成人和儿童都能够欣然接受的“合家欢”式儿童影片。图为《西小河的夏天》。

饶曙光,中国电影家协会秘书长,他坦言自己也是一个三十多年的职业电影观众,会带孩子看各种类型电影。孩子也看了很多电影,尤其是日本的动画片。现在有关动画片、日本电影的很多信息都是从孩子那里得来的。

荣梓杉,2006年出生,在2015年的影片《山河故人》中饰演童年张到乐,在最近上映的电影《西小河的夏天》中饰演一个热爱足球的小学生顾晓阳。

1981年6月1日,北京儿童电影制片厂成立,1987年更名为中国儿童电影制片厂,我们有了自己的儿童影片专业生产基地,一度各种题材的佳片百花争鸣。

最近10年中国电影总票房屡次突破纪录,2017年达到559.11亿元,其中国产电影票房301.04亿,其中儿童电影《喜羊羊》《熊出没》等动画系列电影和《爸爸去哪儿》综艺套拍系列就奉献了近50亿,剩下有上映排片和票房记录可查的国产儿童影片,仅有12部,总票房598.1万。

再看今年六一档,在内地上映的国产儿童电影,呈现出两大鲜明特点:一是题材单调,动画片居多,会有三部国产动画片组团抗击日本的《哆啦A梦:大雄的金银岛》,但他们加起来的排片占比也比不上后者,从IP质量上更无胜算。二是能够真正反映现实儿童状况的影片缺席,却有一部恐怖片《毛骨悚然之红衣男孩》是在用片名蹭“儿童节”热度。

国产儿童影片曾经一度辉煌,最近十年为何如此持续低迷?不少专家向新京报记者反映,纵观目前国内儿童电影产业生态,除了动画片外,优秀的、让人印象深刻的作品屈指可数,数据显示,近五年来中国电影票房逐年增加,包含动画片的儿童电影票房总数也在上升,但只是数据上的乐观,内容低幼、粗糙制作和同质化的类型题材被诟病至今。越来越多人开始思考,“那些好看的中国儿童电影都去哪里了?”

过去为何很好看?

国营厂创作,质量有保证

1922年,但杜宇拍摄的第一部儿童故事片《顽童》拉开了中国儿童电影的序幕。建国后,《三毛流浪记》《小兵张嘎》《鸡毛信》《宝葫芦的秘密》等优秀儿童电影陪伴着几代人度过美好的童年。其中1954年的影片《鸡毛信》,在英国第9届爱丁堡国际电影节荣获优胜奖,这是中国儿童片第一次在国际上获奖。从事多年儿童电影研究的电影人李雨森回忆,小时候学校都会组织看《小兵张嘎》、《鸡毛信》等儿童电影,那似乎也是童年的一段很美好的时光,事实上,从建国初期到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儿童电影是无数中国观众的童年必需品。

改革开放以后,国产儿童电影发展迅速,当时每个国营电影制片厂每年都要生产至少一部儿童电影,1981年6月1日建立的儿童电影制片厂更是每年要生产五部不同类型的儿童电影。其中,诸如反映西双版纳大自然风情的《红象》、充满童真童趣的《小刺猬奏鸣曲》、由国宝熊猫出演半纪录式的《熊猫历险记》、诗情画意、立意深远的《哦,香雪》、第一部儿童科幻片《霹雳贝贝》、广受赞誉被称为“永远最佳”的《我的九月》、春风化雨的师德教育片《苗苗》和《烛光里的微笑》、用童话故事传达“环保意识”的《大气层消失》等各种题材广泛、创意新颖的佳片名作频出。在票房数据方面,这些优秀儿童影片当时的票房也不高,但都能达到保本。1988年上映的《霹雳贝贝》成本为47万,在当时已经属于大投资,而1982年斯皮尔伯格的童心巨作《E.T》成本高达2000万美元,可见双方在制作上的差距之大。而在文化交流方面,据统计,至今已经有60余部中国儿童影片在全球25个国家和地区荣获140多项奖誉。

标签: 儿童电影 国产 儿童

   原标题:专家支招国产儿童电影:还只拍给儿童看,没市场

>更多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www.xcctv.cn 中国项目城网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招聘信息 - 友链交换 - 网站统计
Copyright© 2014-2017 中国项目城网(www.xcctv.cn)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2020036824号-1 未经过本站允许,请勿将本站内容传播或复制.
联系我们:562 66 29@qq.com